當今世界,女性的成就受到公開褒揚的情況仍然比男性少;今天下午我們很高興有機會以榮譽褒揚兩位女性,更高興的是這兩位取得高度成就的女性是一雙母女。在港大校史上,這無疑是空前的盛事。而令人更感興奮的,是母女二人都是港大畢業生。方召麐女史是陳方安生的母親,令我們這位女布政司又獨佔了另一個「第一」。不過,兩人雖則互相輝映,卻互不沾光,成就各領風騷。
方召麐是中國一位第一流畫家,曾先後師事錢松喦、趙少昂和張大千三位最享盛名的大師。雖八十二高齡,方召麐仍年青如故,充滿活力,創作不絕,在書畫作品中充分反映出來。早年適逢中國戰亂時期,方召麐十一歲那年父親遭暗殺,幸母親是個有見識、有遠見的人,當年已知道女性要受教育的重要。因此,方召麐和姊妹都得到當時無錫著名學者的指點,學習中、英文和近代歐洲歷史。方召麐早歲已顯露出在書畫上天賦極佳,故此,她隨後便進無錫國畫院,跟陳舊村、錢松喦習寫花鳥山水。1937年,方召麐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書,因受戰爭影響,只差一年未能完成學業取得學位,便與丈夫返回已飽受戰亂蹂躪的中國。慘痛的戰爭歲月令人永難忘記,由於家庭落難、流離遷徙,令方召麐在藝術上無法創作。這些難忘的記憶,形成方召麐國泰民安至上的思想,在她的書畫作品中,流露出對和平繁榮,歡樂幸福的熱切渴求。
戰後,方家遷港;然而不久,丈夫方心誥逝世,養育八個年幼子女的重責便落在方召麐的肩上;六子兩女,兩女為雙胞胎,其一就是今天我們這位女布政司。
方召麐的際遇,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表現中國婦女不屈不撓精神的故事,要頌讚的不只方召麐和女兒陳方安生二人,還有方女史的母親和婆婆,前者給她讀書的機會,後者思想開通,不但幫她照顧子女,還鼓勵她繼續繪畫。至於丈夫心誥君,更自始至終給予支持,即使在戰亂維艱的日子,都能令她有機會先後跟隨陸辛農和趙少昂習畫。
方召麐原本在曼徹斯特大學的學業,其後用一年時間在香港大學完成 ,於1956年取得中文科文學士學位,比她的兩個孿生女兒取得學位早了六年。當時中文系主任林仰山教授鼓勵她去牛津大學深造。其後方召麐到了日本、法國、瑞士、德國、美國等各地,舉行畫展,廣交畫友,與各地藝術家切磋琢磨。方召麐深信藝術家必須不斷更新,因而週遊各地,擴展眼界,吸收新見解、新體驗去補充創作靈感。
方召麐認為,成功的藝術家能夠突出自己風格主要在三方面:對作品內涵的體味、寬度和創作力。她相信用功是繪畫之道,初期是臨摹,仿效老師和其他大師的作品以求熟習基本畫法;第二階段是擴闊視野,多觀摩中外名家作品;隨後即須廣遊名山大川,探索大自然的奧祕,汲取靈感。
方召麐今天已創立了自己的風格,那是多年實踐和吸收名家感染的結晶。方召麐不以追隨一家一派為滿足,而是以自己直率和果敢的個性,以及生活的體驗,逐步形成了個人獨特的畫風。她祟拜的西方畫家是馬蒂斯和畢加索。她在倫敦居住時,曾獨往巴黎參觀畢加索畫展,對展出的畢氏作品留下深刻印象。同樣令方召麐難忘的,是畢加索的格言,他認為畫家都應學習中國藝術。方召麐的作品富於內涵和色彩,古樸厚拙,人物簡單而講究,山水雄偉壯麗。在設色、線條、結構、色彩各方面,她絕不囿於成規。她的作品充滿感情的流露,塑造出不同的效果。她那古樸厚拙的風格,贏得國內外的讚譽。方召麐是不拘形式的藝術家,並不重視獲獎,成就不凡但卻不把所獲眾多獎項放在心上。
方召麐每天作畫好幾個小時,卻也不忘休息與常人一樣看看電視。在繪畫之餘,或作小睡,或看電視,每日從不忘觀看新聞報道,洞悉世事。「海灣戰爭」、船民問題都成了她的繪畫題材;但她最大的靈感泉源還是對中國的熱愛。縱使「船民圖」、「世界和平頌」都是以越南難民為素材,但她作畫時心所繫者是二次大戰時期中國難民逃亡的景象。她遊歷過不少地方,繪寫過日內瓦湖、希臘海岸、瑞法交界的隆冬、卡密爾聆教圖等憶述「寧靜」的各地景物,把東、西混合於畫作中,用她自己的話是「有現代感洋溢中國情懷」的作品。她的「方召麐再寫磐石圖」寫的雖是英倫勝景,但背後情懷所繫的卻是她自己遙遠昔日的故鄉。事實上,對祖國的熱愛,無論是土地是人物,對他們的祝願或她自己的恐懼,都經常是她作品的主題。方召麐喜愛的畫作對象包括中國黃土高原、窯洞生活、長江黃河景物、黃山松樹、太湖賽龍舟等。「和平解決香港問題」是她內心熱切關注的畫題。由於她熱愛創作和革新,因此不斷以新題材作畫,不斷嘗試新的表達方式。
經過早年的動盪生活之後,方召麐正享受著她「收成期」的晚年生活。不單在藝術上熱情、技巧和信心都有增無減,實現了自己的抱負,更從兒孫處得到滿足感;八個子女在事業上都大有成就,他們及他們的子女都足令她引以為傲。早年的辛勞如今得到豐收了。
約翰.魯鍚金寫過:「美術是手、腦、心合作的結晶」,証諸方召麐的作品,殆無疑問。
校監閣下,為表揚方召麐對藝術的貢獻,本人謹請授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讚詞由讚詞宣讀員Mimi Chan Mei Mei教授撰寫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