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內容
裝飾
畢達輝

第159屆 

學位頒授典禮

 (2000)

畢達輝

名譽法學博士

「有人生而偉大」,是指他們藉著超卓的智力,注定在普通人之中卓爾出眾,而通過專注與努力而「達成偉大」。畢達輝勳爵——醫生、醫學教師、教育家及慈善家——正當之無愧。畢達輝勳爵在兩天前慶祝八十歲壽臣,八十年中,超過半個世紀,是通過醫學、教育及公共服務而致力於服務人類。

畢達輝勳爵在索里豪爾學校受教育,再升讀牛津大學愛塞特學院。他收集了多個學位,全部數出來將是考驗聽眾的耐性——他取得牛津的文學士,文學碩士及醫學博士學位,劍橋的文學碩士及醫學博士學位,約翰斯霍金斯的醫學博士學位,還未算多個名譽學位。此外,他是倫敦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美國內科醫學院院士。他一生成就的高度濃縮紀錄,在名人錄中佔了驚人的長長篇幅,更要經常更新,以紀錄他最新的活動、榮譽及獎項。

他在牛津亦以運動員身分有傑出表現,他代表牛津在1940至1941年與劍橋對壘於欖球場,又是1940至1942年的曲棍球隊隊長、1942年板球隊隊長。大學畢業後,他投筆從戎,功續彪炳,自1947至1950年,在陸軍行動研究組皇家陸軍醫療隊任少校。他曾在英國及美國任職內科醫生及醫學科學家與教師,由1945年在布里斯托大學任病理學初級講師做起,直至1963至1971年在佳士醫院醫學院任內科講座教授。

畢達輝勳爵作為一位教育家,亦有同樣出色的令譽,他在1971至1975年出任諾定咸大學校長;1975至1978年任劍橋唐寧學院教授院士,1983至1985年任劍橋大學校長。英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1966-1971)及香港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1975-1982)都對他的貢獻深深感謝。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設醫學院計劃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他是糖尿病的知名權威專家,曾任貝德福郡糖尿病普查主席(1962),英國糖尿病協會主席(1967-1974),及歐洲糖尿病研究協會創會委員(1964)及評議會副會長(1968-1971)。1964至1969年,他出任《糖尿病學報》編委會委員。1964至1980年任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專家委員會顧問。他著書數本,並就糖尿病、燒傷、甲糖寧、醫學上的優先次序、醫療護理及教育等課題,在醫學及有關文獻中作出超過一百篇的投稿。他亦曾任《國際醫學及生物學字典》編輯。

他在多個國家及國際委員會及慈善信託基金會中提供領導,即使作一選擇性的名單亦太長,只能試舉數例,不足以代表冰山一角。他曾任大學校長委員會的大學教師訓練委員會主席(1972-1976),衛生訪視員教育及訓練局主席(1971-1976),倫敦大學醫學院及牙醫學院聯席董事會主席(1989-1996)。他亦歷任上議員各特別委員會委員。至今仍活躍於慈善工作,現時參與的慈善機構包括英國老年研究基金會,1983至1993年任主席的促進健康研究信託基金會,1994至1997年任主席的東京GB Sasakawa基金會。他對運動保持興趣,見於仍任英國大學體育協會會長。

畢達輝勳爵曾應邀於世界知名學府作演講及任客座教授,遠至愛奧華、伯斯、赫爾辛基、開羅及阿歷山大港。他早在1966年出任耶魯大學客座教授,1973年任哈佛醫學院客座內科醫師。我可以無休止地繼續下去,但既然「寡言是智者的精髓,我將言簡」。他曾在牛津劍橋任內科考試委員,亦是多個學會會員,包括他歷任多個分會董事委員及副會長的皇家醫學會。

他與香港的聯繫,不只在服務香港大學及理工教育資助委員會。他也對裘槎基金會的工作作出貢獻,歷任信託委員,1987至1996年出任其主席,及1997年起任會長。

畢達輝勳爵曾獲多項榮譽及獎項,是意料中事,又容我只數部分——他在1977年獲諾定咸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83年獲慶應大學名譽醫學科學博士,1985年獲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名譽科學博士,1989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名譽醫學博士,1995年獲布里斯托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97年獲倫敦大學名譽科學(醫學)博士。去年他獲維珍尼亞聯邦大學頒贈名譽人文科學博士,又獲日本頒贈神聖寶藏、金光及項帶勳表。他於1953年獲英帝國官佐勳章(OBE),1978年封爵,他榮任終身貴族,說明他作為專業人士及個人成就的崇高地位。

畢達輝勳爵列舉他的消遣是「網球(非草地),板球(鄉村)及說話(說得太多)」。一位無名氏曾就一位醫學良師的素質作出高論:「假如我要總結一名醫學良師的素質,我會列舉人類同情心,道德及思想上的正直,熱誠及口才,當然上述是學科知識以外的素質。」看來畢達輝勳爵具備所有列舉的素質,包括口才,即使是「說得太多」。

鑒於其作為醫學科學家、教育家及為人類福祉力行不懈的工作者,達致真正出色的成就,我謹請副校監先生頒予畢達輝勳爵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讚詞由讚詞宣讀員Mimi Chan Mei Mei教授撰寫及發表。

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