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2010年3月號 (第七期)
從最舊到最新 — 文學院更上一層樓

文學院於過去一個世紀一直以本部大樓為基地,而本部大樓於過去百年一直是文學院,以至香港大學的標誌。兩年之後,文學院將從最具歷史的大樓遷往校園內最新的建築。在最後一期的學院系列,文學院院長雷金慶教授與我們一起回顧昔日歲月,並前瞻將來文學院遷往百周年校園如何更上一層樓。

Q: 文學院於香港大學創校時成立,於過去一個世紀一直以本部大樓為基地。你認為本部大樓的空間如何限制了文學院近數十年的急速擴展?

A: 文學院於過去數十年急速發展,現已成為港大其中一個最大的學院,擁有超過2000名學生及200名教師。文學院現時有四個學院( 分別為中文學院、英文學院、人文學院及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及應用英語中心,分散在校園內不同地點,如梁銶琚樓、包兆龍樓及孔慶熒樓。文學院亦是港大最國際化的學院,超過65% 的教師來自內地及香港以外的地區。

本部大樓是一座極具代表性的歷史建築,一年四季都吸引許多攝影愛好者,而陸佑堂亦是舉辦各類文化社區活動的理想場地。但遺憾是由於這歷史建築的獨特限制,文學院本身沒有足夠空間讓教員討論研究或舉行會議。我相信這情況在文學院遷入新大樓後會有所改善。

Q: 文學院的四個學院及應用英語中心對空間的需求有沒有分別?

A: 當然有分別。例如教授語文的學院明顯需要更多的語文實驗室,英文學院需要戲劇排練室作練習及表演之用。另外一些學院和學系則需要特別設計的儲存空間,如歷史系的歷史檔案、比較文學系及音樂系的電影及多媒體資料。同樣地,音樂系擁有大量專業儀器需要配備特別設計的裝置,現時孔慶熒樓是未能配合的。

Q: 文學院於2012年遷往新校園,你認為這對教學、學習和研究方面有什麼幫助?

A: 總括來說,整個文學院處於同一座大樓可鼓勵跨學科研究,院內各學系之間會有更多的交流,有助教學及啟發課程設計。我們亦設計了特別的系統存放資源,使存取更方便。事實上我期望學院間將有更多合作,如文學/法學士雙學位課程將於2011 年開辦,剛好配合文學院及法學院遷往新校園的時間。

Q: 文學院近年有許多社區外展計劃,計劃對文學院和社區有何得益?

A: 大學是知識交流的地方,故此我們舉辦不同的社區外展計劃,如演奏系列及學院藝術家計劃,後者更包括工作坊、電影欣賞、展覽及表演。這大大豐富了校園生活。新大樓有助舉辦更多的社區外展計劃,如新大樓有足夠空間讓藝術系和比較文學系舉行展覽,另外,新校園設有可容納1000 人的演講廳,適合香港市民喜愛的音樂及戲劇演出。

Q: 文學院師生對本部大樓有一份特別的感情,將來的新校園配備先進的設計,但未必能重現本部大樓的人文氛圍。整體來說文學院的師生對遷往新校園有何看法?

A: 部份教職員和學生於兩三年前得知安排後感到傷感。本部大樓對許多以前和現在的文學院師生來說,是一個滿載歡樂的地方,有些師生對梁銶琚樓、包兆龍樓及孔慶熒樓也流露不捨之情。我們不能固步自封,正積極研究遷入新大樓如何協助文學院未來發展。我有信心各學院遷往新學術大樓、共處同一屋簷下時,歸屬感可以重新建立。

文學院院長雷金慶教授期待新大樓落成
文學院院長雷金慶教授期待新大樓落成

陸佑堂一直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理想場地
陸佑堂一直是舉辦各類文化活動的理想場地

新文學院大樓的剖面圖
新文學院大樓的剖面圖

學術庭園
學術庭園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