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2009年4月號 (第五期)
新校園背後的小團隊

眾所周知,百周年校園於工程技術、綠化以及歷史建築保育方面都充滿挑戰。原來一個如此複雜的工程至今只由物業處一支為數四人的團隊負責統籌。在堅尼地城堅城中心的新辦公室, 讓我們聽聽他們如何執行這「不可能的任務」。

背景資料

黃伯強於2000年開始擔任物業處處長一職,負責校園發展及設施管理,帶領約300名員工。

譚景良於2006年開始擔任物業處高級助理處長一職,負責校園發展。現時負責百周年校園的水塘重置工程。

馮展榮先生是西區配水庫重置工程的高級工程經理。

邵志豪先生是百周年校園上蓋工程的高級工程經理。

黃先生,你何時開始參與百周年校園的規劃?

: 我在1998年擔任署理物業處處長。至2005年百周年校園計劃(前稱千禧發展藍圖)落實由物業處負責,我慶幸得到景良協助我統籌包括百周年校園計劃等各項工程。

工程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 我們是香港唯一一所大學﹝甚至可能是世界唯一﹞花5億港元重置運作中的水庫以騰出空間興建新校園。工地既背靠郊野公園,又被高樓大廈包圍,而工程時間卻只有30個月,且不能對運作中的西區供水系統有任何影響。故業界包括我們當初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

幸好我們採用了一個既減少砍樹、又減少噪音和空氣污染並維持正常供水的方案,就是開闢隧道儲水。工程現已進行24個月,進度良好,並將如期於本年10月完工。

: 另一個挑戰是去年67日黑雨當天的滑坡事件。儘管位於周亦卿樓後面的斜坡不在工地範圍,滑坡地點卻引致周亦卿樓若干樓層水浸,並影響新校園未來的緊急車輛通道。為確保公眾安全,我們在事件發生後立刻展開斜坡穩固工作。

: 此外,大眾對三幢歷史建築的關注亦超出我們預期。在聽取公眾意見後,我們立刻更改貯水隧道的入口,以確保三幢歷史建築完整,此舉亦得到大眾的支持。

: 我認為重置水庫最大的挑戰是確保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嚴格按照工程時間表施工。因為任何延誤都可能影響其後上蓋工程的興建,從而影響20129月開始推行的四年本科課程。

: 未來幾年, 除百周年校園外, 我們將有數個工程同期進行,包括大學街和其他連接本部校園的工程、連接新港鐵車站的工程等等。希望我們的教職員、同學及社區人士能夠明白,在新校園落成之前, 這些工程可能對他們構成不便。

: 我必須感謝這三位同事的努力。他們全心全意的投入使大學順利克服上述的重重挑戰。他們一直辛勞地為百周年校園盡心盡力,我期望短期內會有更多同事加入我們的團隊。

在加入港大之前,黃先生和譚先生都曾於商業機構工作。你們認為大學工程與商業工程最大的分別是什麼?

: 相對來說,商業工程比較「靜態」。一幢商業大廈十年後仍然是一幢商業大廈。但校園是為未來幾代的學生、教師及研究人員而建。例如研習坊反映未來學生為本的學習模式。作為一家公帑資助的大學,要建一個靈活、具前瞻性但同時又造價合理的校園是極具挑戰性的。

: 商業工程的最主要目的是賺取金錢利益和提高商譽。但大學工程主要目的是擴大社會的利益。故此我們訂立更高的環保及可持續發展標準,亦比商業機構更樂意聽取市民的訴求。

最後,你們期待十年後的港大校園會是什麼模樣?

: 十年後港大會建立獨有的個性,成為一所整個社區以致全香港都引以為傲的大學。

: 十年後校園設計會更具連貫性、更易到達亦更環保。港鐵通車後相信更多市民會到訪港大校園。希望未來港大除了是教學的地方外,更會成為一個旅遊景點。

 

面對未來「不可能的任務」,由黃伯強 (左二) 領導的物業處的團隊充滿信心。
面對未來「不可能的任務」,由黃伯強 (左二) 領導的物業處的團隊充滿信心。

(左起)邵志豪,譚景良及馮展榮於隧道前留影。
(左起)邵志豪,譚景良及馮展榮於隧道前留影。

物業處新辦公室門外的「成均俊品」清朝牌匾。
物業處新辦公室門外的「成均俊品」清朝牌匾。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