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
2008年4月號 (第三期)
總設計師林和起校友

編者按:今期起我們新增「幕後英雄」欄目,為大家介紹眾多為百周年校園工程默默耕耘的人物。他們來自校內校外,既有老驥伏櫪,也有初生之犢;他們各有各的故事,但都有共同的心願,就是期待2012年新校園的誕生。今期要介紹的,是百周年校園的總設計師 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的董事林和起先生。 

從六十到一百周年 ------林和起與港大的緣份 

1971年,一個年輕的建築系畢業生離開了「生活」五年的史羅司樓,走進社會,時值港大創校60周年。35年後,這位建築界老前輩再次在母校馳騁。他並不是要執起教鞭,而是要用5年時間親手重建昔日青蔥翠綠的校園,為母校的百年基業再創高峰。

林和起,1966年入讀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五年制課程,1971年畢業,加入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至今。過去三十多年,林參與了香港及亞太區多個大型項目,包括會議展覽中心新翼、時代廣場、太古廣場、太古坊及澳門的永利賭場項目。2004年,林和起獲特區政府頒發銅紫荊星章。


問:讓我們從您踏進校門談起,你當初為什麼選擇建築系? 為什麼就讀港大?

答:我在聖約瑟書院就讀中學,本來比較喜歡文科,但當年男校學生都傾向理工科,我於是選了介乎文理之間的建築。至於就讀港大,我一家七兄弟姊妹,有四個都是讀港大,我入港大也是很自然的選擇。  

問:可否與我們分享當年校園生活的點滴? 

笞:當年政局動盪,社會氣氛緊張。在我一年級考試時碰上六七暴動,晚上宵禁,一些住得較遠的同學都回不了家。「大仙」們都勸我們不如停學或出國留學,因為當年的畢業生只有兩人找到工作。雖然局勢波動,但我們住宿舍的同學反而變得更團結。我在Ricci Hall(利瑪竇堂)住了四年,同宿的有蘇澤光、施祖祥和何文匯。校園環境方面,我記得當年有很多樹木及小徑,除了本部大樓、圖書館舊翼及大學道2號,大部分樓宇都只是幾層高,密度比現在低得多。 

問:當年讀建築與現在有何不同? 

答:當年建築系很小,我們一班只有25人,五年制加起來整個系才大約120人。建築系與工程學系共用史羅司樓,即現時寶翠園入港大方向的行車天橋的位置。和現在的建築系同學一樣,我們都習慣以studio為家,工作至通宵達旦,甚至向看更索取了鎖匙自由出入! 當年我們有機會參加海外短期交流活動,感覺很興奮,去過泰國、馬來西亞,也去過大阪參觀1970年的世界博覽會。總之,一班同學一起生活了五年,不少都成為終生朋友。 

問:您曾經參與設計不少香港地標,如會展新翼、朗豪坊、太古廣場,及您辦公室身處的太古坊,還有澳門的永利賭場,有什麼難忘的經歷? 

答:其實每個項目都很難忘,因為你會在一段時間內與一個團隊很緊密地工作,包括工程師、承建商、客戶(client)及樓宇使用者;而每個機構的工作方式都很不同。比較深刻及具挑戰性的是於19931997年興建的會展新翼。該項目無論在設計及建築方法都很新穎,再者它要確保在71日回歸大典前完成。你知道1997年是有紀錄以來雨量最高的年份之一,所以在最後幾個月的趕工階段可用廢寢忘餐來形容。在回歸前一晚,我徹夜難眠,因為當時典禮會場的樓頂只完成80%!若果典禮期間有雨水滴在中央領導人的頭上,將會相當尷尬! 幸好最後一切順利進行。另外一個項目是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朗豪坊,由於收地等各種問題,前後經歷15年,實在需要無限耐性,但也汲取了很多寶貴經驗。 

問:您參與過眾多大型項目,為什麼對規模較小的港大百周年校園有興趣? 

答:其實,王歐陽很多同事都是港大建築系的畢業生,包括創辦人王澤生。港大為我們公司培養出很多優秀的建築師。有機會的話,我們都很希望為母校做點事。過往我們曾參與興建梁銶琚樓及圖書館新翼,今次很榮幸可以參與百周年校園的設計,我們最希望能重塑港大過往濃厚的學術氣氛及優美的自然環境。 

問:作為百周年校園的設計師,您希望校園為將來的教職員、同學及公眾人士留下什麼印象和回憶? 

答:作為港大校友,我深深覺得隨著過去二、三十年的急速發展,港大校園的整體性削弱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了。我希望通過大學街、三個學術庭園及三座歷史建築的融合,重新營造港大獨特的學術氣氛及加強校園整體的連繫,並在一片石屎森林中提供綠化空間。而這個學習環境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及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問:百周年校園計劃與過往的工程最大分別是什麼? 

答:過去建築工程主要是建築師、客戶及使用者三方面去作決定,而客戶也較多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提供意見。近幾年公共參與的重要性越來越大,意見也越來越多,包括來自港大以內、鄰近居民、區議會及其他公眾人士及團體等等。初時我們有點手足無措,但後來覺得這是好事,因為可以集思廣益,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感責任重大。例如環保和古蹟保育,我們知道校內外對此期望甚殷,會盡力做到最好。校園設計方面,未來數個月可謂十分關鍵。在收集大量公眾意見後,我們要完成詳細設計並提交政府及立法會審批。 

: 作為港大建築學院的名譽教授, 您認為香港是否一個年青建築師大展所長的地方 

: 隨著經濟起飛,香港在過去四十年是建築業的一個黃金時期。在六十年代, 港大建築學院更是亞洲唯一被國際認可的大學,吸引眾多東南亞的學生就讀。到現在,無可否認香港的發展已漸趨飽和;但中國的發展卻很快,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香港建築師的機會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建築師多。我鼓勵有志的年青人入行,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林和起希望重建昔日青蔥翠綠的校園。
林和起希望重建昔日青蔥翠綠的校園。

近幾年公眾參與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在這個程中,我們更感責任重大。
近幾年公眾參與的重要性越來越大,在這個程中,我們更感責任重大。

未來百周年校園會與本部校園連成一體。
未來百周年校園會與本部校園連成一體。

Table of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