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百周年校園 平衡保育和發展
快將踏入一百周歲的香港大學正在積極籌建新校園,大學既要迎合廿一世紀教與學的需要,亦要秉持保護歷史建築及自然環境的原則。
過去九十多年,港大作育英才,他們在不同機構擔當領導位置,並為香港社會各個界別的重要支柱。因此,當校方提出擴建校園計劃時,社區人士都積極參與,無論校園內外,大家都認同「可持續發展」為首要原則。
為配合政府將於2012年推出的四年的大學學制,港大必須擴建校園,以容納將會增加40%的學生人數。
校園的設計務求能鼓勵師生交流,支援正規和課堂以外的學習模式。二十四小時開放的「研習坊」(learning commons)會配備各類高科技軟件及多媒體器材,方便學習及研究。
自校園擴建計劃於去年年初公佈以來,港大校長徐立之教授和百周年校園工作小組不斷積極收集意見,以完善設計。徐校長很有信心,於校園成立一百年時啟用的百周年校園將會惠及整個社區。
徐校長說:「在構思百周年校園時,我們須牢記兩點。第一,港大會恪守可持續發展原則,雖然擴建計劃的主要目標是要為學習和研究提供先進和充足的支援,但我們亦希望這項目能為保護環境及文化傳統,起領導示範作用。」「第二,我們期望新校園不是一座孤立的象牙塔,而是一股可以凝聚社區的力量,因此我們就新校園的設計進行了公開及高透明度的廣泛諮詢工作,徵詢了許多持份者,並採納了不少意見。」
新校園原址屬水務署所有,用作儲存鹹水及淡水,供西半山、堅尼地城及山頂的居民使用。該土地上有三座與水務有關的歷史建築物。如何平衡發展、保育和公共服務是一項挑戰。港大百周年校園小組需要提供方案,在建造新校園時,同時確保居民供水服務不受影響,並且要將三座歷史建築物融合其中。
最後,港大構思出一個香港首創的方法,先在新校園後面的山坡用挖通隧道形式,建立儲水庫作儲存鹹水之用,然後兩個原有鹹水儲水庫缸儲存淡水。港大會在儲水庫上蓋提供設施,供公眾使用。有關計劃已得到水務署同意。
港大亦決定原址保留三座歷史建築物,位於淡水儲水庫旁的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將會原址保留,介紹香港供水歷史。另外位於新校園正門入口旁,兩座原為駐守水塘人員宿舍的歷史建築物,將直接與2012年啟用的新地鐵車站連接起來。該連繫至為重要,正好標誌着港大地處鄰里的中心點,珍惜歷史文物,並與社區一起成長。
徐校長說港大的願望是要建設大學城:「大學城的概念是指大學與鄰近社區融合一起,彼此孕育,互相提升。我們的目標是將西區建設成一個大學城,相信香港整體都能有所裨益。」
「所有大學都需要外界不斷提供意念和刺激,以期培養出色的畢業生,帶領社會前進,我相信新的百周年校園可符合這個期望。對香港的專上教育而言,這將是一項創新而且重要的發展,亦會讓港大繼續成為區內首屈一指的大學。」
廣徵民意
港大的校園擴展計劃於去年年初首度公布時,共有四個不同的設計方案讓公眾評審,經過諮詢後所得到的共識是:校園設計必須強調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以及校園與社區之間的凝聚力。
港大就百周年校園舉行了九次公開展覽,吸引了超過18,000人次參觀,此外,並為鄰近居民、區議員、綠色團體代表、歷史文物專家及其他社區人士舉辦了五個工作坊及一個公開論壇。
在公眾諮詢的過程中,各界反應積極,其中生態及可持續發展兩項原則備受重視。徐立之校長說:「港大選擇王歐陽(香港)」有限公司 / Sasaki Associates的設計概念,是因為他們的方案最能符合港大的策略性發展及終身教育的目標。
徐校長強調校園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大學會繼續聆聽各有關團體的意見:包括教職員、學生、校友、鄰近居民、政府部門和社區團體等。
「進入百周年,香港大學將以新面貌,繼續為香港肩負作育英才的重任。」
|